新生入校再選拔、高考成績占六成,未來技術學院如何引領未來
編輯:隨風飄蕩 時間:2021-9-1 9:06:21 來源:網絡 瀏覽次數:
了解新動態,報考有方向
今年5月,教育部發布12所首批建設未來技術學院的高校名單。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天津大學、東北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東南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華南理工大學、西安交通大學等12所高校在列。
未來技術學院第一批招生進行地如何?學院將采取何種方式培養未來技術領軍人才?
記者專訪了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北京大學未來技術學院、天津大學未來技術學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有關負責人。
未來技術學院的特殊性
12所高校進入未來技術學院首批名單,未來技術學院與高校其他二級學院建設有較大不同
科學技術從沒有像今天這樣深刻影響著國家前途命運,從沒有像今天這樣深刻影響著人民生活福祉。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有關負責人介紹,“未來技術學院”名稱包含三個核心要素:
“未來”體現了“面向未來、前瞻布局”的總體思路,要加強對未來科技發展趨勢的研判,瞄準未來10-15年的前沿性、革命性、顛覆性技術發展;
“技術”體現了培養未來技術創新領軍人才的基本定位;
“學院”體現了人才培養的核心任務(不是以未來技術研究攻關為主),同時也體現了以學院層面的組織模式創新為牽引,帶動工程教育在理念、范式、標準、路徑、技術、方法和評價等方面的全鏈條、深層次變革。
“未來技術學院與高校的其他二級學院建設不同,需要從體制機制、人才培養、師資配備等方面進行全面改革。”
北京大學未來技術學院院長肖瑞平告訴記者,該院以未來生命健康技術為主要方向,打破傳統專業束縛,建設之初整合了分子醫學研究所(原隸屬生命科學學院)、生物醫學工程系(原隸屬工學院)和生物成像平臺等三家單位;將人才培養體系與技術創新結合起來,力圖在突破壁壘中探索未來科技領軍人才培養和技術轉化的創新模式。
承擔天津大學未來技術學院建設的負責人告訴記者,與傳統專業學院相比,未來技術學院建設以探索中國特色未來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培養路徑為原則,更加強調引領未來,特別是未來前沿性、革命性和顛覆性技術的創新人才培養;更加強調突破常規,進行人才培養范式改革;更加強調突破壁壘,推動學科的深度交叉融合;更加強調突破約束,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師評聘、教學資源整合及學生評價制度,使高等教育成為科技人才成長的“沃土”。
新工科建設,跨學科門類交叉整合
未來技術學院是推進新工科建設的再出發,首批學院的技術領域有三種類型
“未來技術學院是新工科建設的重要內容。教育部重點在專業學科整體實力強的部分高校前瞻布局一批未來技術學院,推動人才培養全方位創新變革。”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未來技術學院在建設上還堅持交叉融合,引導高校打破傳統專業學科壁壘,促進理工結合、工工交叉、工文滲透、醫工融合等。
北京大學未來技術學院就以跨學科門類交叉整合作為其鮮明特色。肖瑞平稱,北大新工科的優勢就在于綜合交叉:學校不僅有強大的理工醫等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專業,還有深厚的藝術、管理、經濟等人文學科;生命科學和健康的內在復雜性也決定了必須綜合交叉;北大此前在分子醫學、生物醫學工程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績,未來技術學院將加大學科交叉融合和跨界整合力度,探索理工、醫工等專業學科實質性復合交叉合作規律,推動應用理科向工科延伸,布局北京大學“新工科”建設。
在推動面向未來的技術創新的過程中,沒有現成“作業”可抄。12所首批未來技術學院,都聚焦哪些未來技術領域搶占先機?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有關負責人透露,首批未來技術學院技術領域有三種類型:
一是跨學科門類交叉整合領域,如北京大學的生命健康、華中科技大學的生物醫學成像等;
二是特定戰略必爭領域,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航空航天等;
三是前沿技術領域,如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量子信息科學、東南大學的智能感知等。
12所學院在專業建設方向上各具特色,無不體現了著眼“未來”的特點。
生命健康技術是當前及未來備受關注的研究領域之一,北京大學未來技術學院就聚焦于此。
天津大學致力于把未來技術學院打造成未來產業創新技術引領人才培養基地、未來新興學科專業孵化基地,學院主動應對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建立了未來智能機器與系統平臺;響應國家需要,開展儲能科學與工程平臺建設;下一步還將結合世界科技發展趨勢和我國國家戰略需求,建設新的技術方向和人才培養平臺,集全校優勢開展未來技術創新性人才培養。
二次選拔模式,高考成績僅占60%
采用入校二次選拔模式,高考成績僅占60%,探索本碩博貫通培養機制……首批未來技術學院探索創新招生培養模式
作為未來技術領軍人才培養基地,未來技術學院如何選拔人才,備受外界關注。
肖瑞平告訴記者,北大未來技術學院學生特質要求“具備家國情懷和堅毅等優良品質, 同時應有開放性思維、好奇心,還要有‘敢于創新,勇于攀登’的北大精神”。對于公眾關注的招生分數等問題,肖瑞平稱:“分數是挑選學生的一個參考值,但不是唯一標準,我們更看重學生所具有的創新潛質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目前天津大學未來技術學院仍以未來智能機器與系統平臺為主進行招生,主要采用入校二次選拔的模式。”原續波告訴記者,二次選拔包括填寫志愿、筆試、面試三個環節,評價方式較以往有很大不同,“志愿填寫主要了解學生的中學學習情況和發展志向。筆試環節采取開放式測試方式,提供一些數學和物理方面的資料,讓學生理解以后再進行答題,重點考察思維與邏輯分析能力,而不是簡單記憶和解題技巧。面試由國家級人才組成專家隊伍,與學生進行充分思想交流,考察其創新能力溝通能力”。
華南理工大學在招生上實行“631”綜合評價高考錄取模式,即高考成績占60%,學?己顺煽冋30%,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占10%。
▍未來技術學院如何培養人才?
教育部印發的《未來技術學院建設指南(試行)》中提到,要堅持以學生為中心,探索本碩博貫通培養機制。
北京大學設立了未來技術學院本、碩、博培養方案。探索“未來技術試驗班”的本碩博貫通培養方案設計,建立本科/研究生/專業學位培養體系。
在人才培養上,天津大學未來技術學院以天津大學新工科建設方案2.0為藍本,開展以項目為鏈-模塊化課程元的課程體系,重點培養學生的面向未來的創新思維、創造能力,自我學習和團隊合作能力和領導力。學生在學業導師指導下實施“一人一策”、本研貫通、主輔修雙學位、微學位等多種培養模式,學院除為學生開設“工科數學分析”等高階課程和前沿課程外,還鼓勵學生根據其發展志向和研究課題自由選擇課程。圍繞跨學科人才培養,學院將實施跨學院教學組織,跨學科師資團隊,跨領域項目式教學等新型教學組織模式,并將與前沿領域高新技術企業開展融合式合作,并與國外一流大學開展深入合作,為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戰略性未來技術人才創造條件。
華南理工大學采取“3+X”本研貫通模式,“3”是指學生前3年在導師指導下修讀公共基礎課程、通識課程、核心專業課程、跨學科選修課程等,“X”指本博連讀(X=1+5)、本碩連讀(X=1+2)、正常就業或出國深造本博連讀(X=1)。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則圍繞量子科技發展等方向對未來創新人才的需求,創新未來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培養模式,打造體系化、高層次量子科技人才培養平臺。培養上構建以學生為主體、貫穿大學全程的、課程學習與科技創新活動有機融合的自主化學習與研究的培養模式。
今年本科生最愛報考這些專業
教育部將按“成熟一個、啟動一個”原則在全國建設20-30個未來技術學院
目前,首批12所未來技術學院建設工作正在有序推進中。
北京大學未來技術學院設立了由資深教授組成的招聘委員會,力圖打破原有學科、專業界限,聚集校內理工醫等不同領域專家,建設一支世界一流的未來技術領軍教師隊伍。其本、碩、博培養方案已經明確,該院擬開設“未來技術試驗班”。學院將利用全國首個由國務院學位辦正式審批通過的北京大學和佐治亞理工/埃默里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國際聯合博士學位項目,以及北京大學國家生物醫學成像中心和巴黎文理研究大學、美國麻省總醫院的交流合作項目,深化互派學生交流訪學等合作。學院還將深化與世界頂級生物醫藥企業的合作。
不少高校選擇依托于現有的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改革試驗田,建設未來技術學院。例如,清華大學依托行健書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依托高等理工學院、東南大學依托吳健雄學院、天津大學依托求是學部,這為未來技術學院在大類招生、小班制、導師制、國際化、本碩博貫通培養、學研一體柔性培養等方面提供了豐富的可借鑒的經驗。
“高校作為科技第一生產力、人才第一資源和創新第一動力結合點,是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有關負責人介紹,高校建有60%以上的國家重點實驗室,聚集60%以上的全國高層次人才,高校兩院院士在全國院士總數中占比超過40%,承擔了80%以上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十三五”以來,高校獲得70%以上的國家自然科學獎和國家技術發明獎,獲得近60%的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牽頭完成50%的“中國科學十大進展”。為使我國科技和產業發展能夠“彎道超車”,實現從跟跑到領跑,迫切需要探索未來技術,提前布局培養具有前瞻性交叉性思維的未來科技創新領軍人才。
按照計劃,未來4年擬在全國布局建設20至30所未來技術學院。教育部稱,將按照“成熟一個、啟動一個”的原則培育建設。
▍未來技術學院下一步怎么評怎么辦?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有關負責人透露,將聚焦國家戰略,錨定航空航天、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科學、海洋技術、生命健康等關鍵領域,前瞻性布局建設未來技術學院,服務制造強國、網絡強國、海洋強國、數字中國、健康中國等國家重大戰略需求;首批未來技術學院技術領域分三類,下一步將繼續鼓勵分類探索;堅持“少而精”,著力打造未來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培養的“示范區”和“樣板間”。
本網注明:“來源:XXX”(非燕趙教育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具有的真實性負責。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 回國求職留學生數量再創新高2023-2-13 15:32:32
- 39所985大學,綜合實力分成六個檔次,考上光宗耀祖2023-2-13 15:31:19
- 985高校排名再次迎來更新:浙大復旦上交三足鼎立,武大跌2023-2-13 15:30:38
- 福建工程學院擬申報更名為福建理工大學2023-2-13 15:29:46
- 北京在全國各高校選調人數排名!人大42人排榜首,北師大2023-2-13 15:28:41
- 蘭州大學已獲批3個全國重點實驗室2023-2-13 15:27:27
- 牽手圭亞那大學,推動中醫課程進校園2023-2-13 15:26:40
- 我國雙一流大學排名洗牌,前8強地位不可撼動,南理、南航2023-2-13 15:25:26
- 為世界冠軍點贊!有一技之長,人人都了不起2023-2-13 15:24:05
- 論文都是科技與狠活?ChatGPT為何引教育界“封殺”?2023-2-13 15:21:34


信息產業部:冀ICP備12021379號
Copyright © 2019™ hebjy.com.All Rights Reserved.
工作時間:周一至周六 上午:8:30-12:00 下午:13:30-17:30
技術支持:河北三人行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聯系電話:400-006-3266

Copyright © 2019™ hebjy.com.All Rights Reserved.
工作時間:周一至周六 上午:8:30-12:00 下午:13:30-17:30
技術支持:河北三人行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聯系電話:400-006-3266

